国际癫痫关爱日
2025年6月28日是第19个“国际癫痫关爱日”,今年宣传主题为“科技助力,共创未来”(Powered by Technology, Progress for All)。
癫痫俗称"羊角风"或"羊癫疯",是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之一,以神经元异常放电导致短暂的脑功能障碍为特征。
我国抗癫痫药物市场已超50亿元
根据《柳叶刀-公共卫生》数据统计:2021年,全球有5170万人患有癫痫,年龄标准化患病率为658/10万人。据中国抗癫痛协会数据,中国约有900万左右的癫痫患者,其中500-600万是活动性癫痫患者,同时每年新增加癫痫患者约40万,在中国癫病已经成为神经科仅次于头痛的第二大常见病。
近年来我国抗癫痫药物市场规模呈现增长大趋势,其市场规模已超过50亿元。
图片来源:药智数据企业版——医院销售数据库
2024年全球癫痫治疗药物市场规模约为86亿美元左右,预计到2034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39亿美元。
图片来源:GMI-癫痫治疗药物市场分析
抗癫痫药物仍存在大量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
癫痫是可以控制发作、以至治愈的疾病,抗癫痫发作药物(anti-seizure medications, ASMs)是目前最重要和最基本的治疗手段,也是癫痫的治疗首选。
常用ASMs的作用机制和不良反应
图片来源:申万宏源研究
第一代ASMs包括苯巴比妥、卡马西平、丙戊酸等,这些药物在早期的癫痫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有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需要严格控制剂量和监测不良反应。
第二代ASMs如拉莫三嗪、托吡酯、左乙拉西坦等,相比第一代药物,副作用有所减少,是目前治疗的主流。
但目前ASMs整体疗效和耐受性并未得到提高。开发具有显著疗效、耐受性和安全性更好的ASMs仍是目前抗癫痫领域的难点。
ASMs研发管线活跃,主要聚焦新机制新靶点
目前抗癫痫发作药物研发重点集中在精准治疗、个体化用药和多靶点机制的探索上。新一代药物在增效减毒的同时,重点开发基因疗法、免疫调节和植物药,为遗传性和难治性癫痫提供定制方案。通过靶向调控离子通道、神经递质和免疫系统,有望更好控制发作、减少副作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由于过去10年来癫痫遗传学和新型疾病模型、药物筛选技术和创新治疗模式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目前有200多种新型癫痫疗法正在临床前或临床研究中,其中包括许多通过新机制起作用的治疗方法。
全球范围内公开披露ASMS项目概况(截至2024年9月)
目前在研新药针对的仍然是最常见的靶点:主要是GABA、谷氨酸受体,以及电压门控离子通道;但与神经可塑性、回路重塑以及神经炎症相关过程的靶点,如血清素、大麻素和嘌呤受体,也越来越多地受到关注。
全球在研癫痫适应症管线(截至2025年6月9日)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在研管线)
瀚枢生物助力癫痫药物开发
瀚枢生物依托专业化的技术平台与深厚的神经科学研发经验,构建了抗癫痫药物临床前研究全流程的整合型解决方案,为药物研发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1
专业癫痫动物模型构建
建立国际标准的癫痫动物模型平台,可提供PTZ模型、最大电休克模型、杏仁核点燃模型和海人藻酸模型等多种经过验证的模型,覆盖急性癫痫发作、慢性癫痫形成等不同发病机制,能够满足各类抗癫痫药物的药效评价需求。
2
成熟的评价体系
采用癫痫行为Racine评分和活体脑电分析作为核心评价指标,结合自主研发的行为学分析平台,可同步开展健康测试、认知测试和自主活动测试等多维度评估。这种综合性的评价体系能够全面反映药物对癫痫症状及神经功能的改善作用。
3
先进的电生理研究平台
公司配备专业的电生理研究平台,提供在体、离体及DSI遥测等多种检测技术。这些技术可精确捕捉癫痫发作时的电生理特征变化,为药物作用机制研究提供关键数据支持。
4
精准的干细胞分化模型
依托IPS定向分化细胞培养技术,建立了多巴胺能神经元模型,应对癫痫及帕金森等适应症。
5
多元的生物标志物评估
通过整合转录组学、免疫组织化学与蛋白质定量分析,结合多角度数据交叉验证,系统解析药物作用机制,精准锁定癫痫治疗的靶向研发方向。
同时,瀚枢生物也“科研助力“其它神经系统疾病的药物创新研发,让更多创新疗法早日惠及患者!
关于瀚枢生物
CNSxplore | 提供一站式神经系统药物研发解决方案
上海瀚枢生物是专注于中枢神经系统(CNS)疾病的临床前CRO公司,致力于为CNS药物研发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拥有充分验证的细胞和动物疾病模型,结合全面的研究与分析能力,助力客户加速创新疗法开发,降低临床失败风险。
瀚枢生物具有经验丰富、熟悉中外法规的技术团队和高标准实验平台,核心技术涵盖AI驱动表型筛选、人源化干细胞与类器官、电生理、高通量脑电图(EEG)、组织学和分子生物学,覆盖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抑郁症、精神分裂症、SMA、疼痛与卒中等领域。
自成立以来,瀚枢生物始终秉持“研发率先、技术领先、质量优先、客户至上”的理念,已服务百余家客户,成功完成多项专题研究与IND申报,建立了高质量、稳定且具前瞻性的药效评价体系。